标准质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质量

    雾霾“罩唤”口罩市场技术规范

    来源:纺粘法非织造布分会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5-02-06 20:58:46 

      秋冬转换季节是大气中污染物聚集的高峰期,近段时间以来,雾霾天气“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根据我国气象局和环保部门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自今年10月份以来,全国有20个省份超过100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因为持续不断的雾霾天气,在政府千亿元的大气污染治理活动中,不仅催生并带动高达百亿的空气治污产业群的发展,导致空气净化器需求大增,也使各类防雾霾口罩大卖特卖。
    根据《2014-2019年中国口罩市场监测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表明,近几年来我国口罩需求量的增长速度均高于15%。2012年,我国口罩需求量达到10亿只,同比2011年增长22.8%,其中,民用防尘功能口罩的销量达到约5.7亿只。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功能性防护口罩市场规模已接近20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持续增长到39.2亿,十亿级的市场规模已经初具雏形,未来3-5年内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尽管防霾口罩市场前景广阔、产品热销,但因其缺乏国家标准,日常防护型口罩存在标签标识不统一等突出问题,消费者很容易出现选择性困难,质量参差不齐、品牌鱼龙混杂的口罩市场,势必给消费者带来选择困惑和实际损害。因此,防霾口罩的行业标准亟待出台。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现行的口罩标准有3个:《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2626-2006)、《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010)和《医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按照标准分类,第一个属于劳动防护类产品标准,后两个属于医用防护产品标准,由于使用环境、防护对象不同,其中任何一个标准都不能完全适用于普通公众日常使用的防霾口罩。因为没有标准规范,企业及检测机构对于日常防护口罩的检测都是自己选择标准,导致市场上同类产品出现不同检测结果的混乱局面。
       近日从国家标准委消费品安全标准“筑篱”专项行动启动仪式了解到:备受消费者关注的《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2014年底将公布征求意见稿,空气净化器国家标准修订版2015年有望批准发布。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已经完成民用口罩标准的提案初稿,并将上报国家标准委员会,力争改善防霾口罩市场鱼龙混杂的局面。
      本次制定的《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将涉及口罩原料要求、结构要求、标签标识要求、外观要求等,主要指标包括功能性指标颗粒物过滤效率、呼气吸气阻力指标、密合性指标等。作为纺织品,指标还涉及甲醛含量、pH值、微生物如大肠杆菌菌群数量、真菌菌落总数等。另外,新国标还将对口罩进行分级、分类。根据大气污染程度,分为重度污染适用、中度污染适用、轻度污染适用;针对不同人群,如成人、儿童、体弱者的特征,设定不同的呼气阻力指标对口罩进行分类。
      市面上大部分口罩都只是‘好看’,很难起到防护作用,目前市场上口罩种类很多,但是专业防霾口罩占的比例较少,而想要真正起到防霾效果,专业口罩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口罩市场还比较混乱,无防护功效的产品充斥市场,消费者很难辨别这些口罩的好坏,未来口罩市场必将迎来一场“洗牌”。
      据了解,现在市场上出售的所谓“防霾口罩”主要有三类:一是纱布口罩。这种口罩只能挡住部分粉尘,而对雾霾没有防护作用;二是活性炭口罩。这种口罩添加了具有吸附作用的活性炭层,但只对隔绝异味起作用,对抗颗粒物防霾效果欠佳;三是医用口罩,包括医用一次性口罩和N95口罩。
      一般棉质口罩能防雾霾吗?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肺癌中心主任支修益说,最好戴经过认证的能有效预防PM2.5的口罩。
      PM2.5有个很容易理解的中文名:细颗粒物,是对空气中直径≤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粒的总称,那么,2.5微米是什么概念呢?人的头发丝直径大约是70微米,比最大的PM2.5还大了近30倍呢。
      支修益说,“人的正常鼻腔鼻毛就能够挡住PM50以上的细颗粒物,像沙尘暴就属于PM50大小的颗粒。”PM50超标时,戴普通的口罩就可以有效防护;人的气管和支气管内部有一层纤毛组织,数量以几十万计,PM10颗粒附着在支气管壁的纤毛上,人可以通过咳嗽、排痰把PM10大小的可吸入颗粒物排到体外。支修益说,想要咳嗽时千万不要憋着。PM2.5可吸入肺颗粒物能进入到肺泡组织,并进入到血循环中去。去年11月初,世界卫生组织将雾霾天和PM2.5可吸入肺颗粒物列为一类致癌物质。对付PM2.5需要使用像N95这样的医用口罩,“这种N90和N95口罩最好戴半个小时就得摘下来换换气。”
      严重的空气污染,PM2.5的快速普及,越来越多人出行戴上了口罩作防护,然而,受到网络营销普及、产品监管的缺乏,大部分口罩产品都宣称有各种各样的功效,而且国内缺乏对口罩行业的监测标准,让这个行业更是乱象横生,各大商家都称自己的产品有多么的好,经过了多少的检测报告,过滤率净化率达到100%等等。
      目前,PM2.5口罩市场广阔,但大量山寨假冒产品充斥市场,加上行业监测混乱,大量并未获得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资质的小作坊仿冒某些知名品牌制作加工且未经消毒的口罩就进行销售,利用名牌效应和低廉的价格博得了许多消费者的亲睐,殊不知,这些劣质口罩不仅不能保护呼吸道健康,还有可能威胁着人体健康。PM2.5防护技术壁垒很高,具体到口罩,产品面料、过滤性能、设计工艺、透气性等都需要专业研发及反复测试,不是一般小企业小作坊能够完成的。
      在防护类口罩中,近年也出现了活性炭口罩和竹炭口罩,同样是碳,到底他们是有什么分别呢?
      活性炭是将含碳材料(如木材、竹子、果壳、秸秆、煤、沥青、焦炭等)初始炭化后,继续放在活化炉内进行高温催化或化学催化(活化),再经过酸洗(或水洗)、烘干而制成的。
      竹炭是竹材在高温、缺氧(或限制性地通入氧气)的条件下,使竹材受热分解(炭化)而得到的固体产物。在制备竹炭的同时,还可以得到一种用途广泛的液体产物--竹醋液。
      活性炭是一种统称,活性炭有:木质活性炭、竹制活性炭、椰壳活性炭等等。竹炭就是竹子烧制成的炭。因为都是经过活化处理,活性炭吸附能力很强,主要用在过、吸附异味、吸附甲醛、苯,过滤二氧化碳等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看到这里,感觉活性炭还真是作用强大,那么活性炭口罩也是不是像各大商家宣传的那样具有过滤pm2.5功能呢?
      活性炭口罩制作工艺只是在滤材上涂抹了一层活性炭粉,作用原理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物理活性吸附。活性炭口罩可有效吸附空气中的苯、甲醛等有害气体,但对于细微的颗粒起不到有效的阻挡效果,更不用说PM2.5颗粒物了。此外,活性炭本身也是一种颗粒物来源,很有可能在摩擦、挤压等外力作用下变得更小,从而被佩戴者吸入,对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体弱者来说,不但得不到有效的防护反而会造成健康危害。
    普通口罩和一般的医用口罩基本上是用棉布做成的,棉布易缩、易皱,对于病毒和细菌的预防作用也不好,但是不能满足人们防雾霾的需求。甚至随着人呼吸所携带的水汽逐渐附着在普通口罩内壁,细菌和病毒获得滋养,普通口罩成为细菌和病毒的培养皿。消费者的健康也容易因普通口罩的二次污染而受到威胁。
      脱脂棉由原棉经除去夹杂物,脱脂、漂白、洗涤、干燥、整理加工制成。无臭、无味、无色斑,具有很好的吸水性,易于分层,没有酸、碱等有害杂质。
      无纺布口罩是我们日常工作中使用最广泛的一大类。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具有通气性、过滤性、保温性、吸水性、防水性、伸缩性、没有布料的方向性、与纺织布相比生产性高。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相关文件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04-29发布2003-04-29实施。
       “N95”是美国CDC下属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NIOSH)制定的标准,不是特定的产品名称。只要符合N95标准(文章开始叙述的标准),并且通过NIOSH审查的产品就可以称为“N95型口罩”。N95还有个“姊妹”KN90,两者的差别在于口罩对颗粒物阻挡作用的大小不同,两者皆使用粒径0.3微米的颗粒进行测试,KN90表示阻挡颗粒效率为90%,而N95表示阻挡效率为95%。
      有些专家推荐用N95口罩或专业的KN90口罩,甚至更高档次的医用口罩,因为这种口罩的材料本身就是由几百个纳米的纤维做成的,其缝隙也只有几百个纳米左右,阻挡颗粒物自然最给力;也有专家推荐多层棉纱口罩,因为实验显示8-12层棉纱口罩能拦截8成颗粒,并且可反复使用,价格优势明显;还有专家推荐医用外科口罩,称里面含有熔喷布滤料,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一般在30%以上。
      然而普通市民使用专业医用口罩不太实际,尤其是N95等N系列口罩。佩戴这种口罩,发现N95口罩质感较硬,防护材料较密闭,佩戴不到20秒,就出现了不适感,呼吸较不通畅,而口罩上也明确标识:不正确使用会导致疾病甚至死亡。因为口罩滤除悬浮颗粒效率越高,造成的呼吸阻力就越大,呼吸越费劲,长时间佩戴容易出现缺氧、胸闷等情况,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宜长时间佩戴,以免呼吸困难导致头晕。而其他带呼吸阀的同系列口罩,虽然呼吸困难问题解决,但由于呼吸阀并未带滤芯,所呼吸到的空气一样是没经过过滤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这种口罩一般用于工业防尘防护。
      随着防霾口罩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规模的急切需求,口罩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行业洗牌将是必然。经过竞争,市场将会进一步规范,行业格局也会初步定型。业内人士表示,雾霾防护技术壁垒很高,具体到口罩,其产品面料、过滤性能、设计工艺、透气性等都需要专业研发及反复测试。在短时间内,很难研制出有效防雾霾的品牌及产品,让我们拭目以待!


    友情链接Links

    CopyRight 2006--2021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纺粘法非织造布分会 ©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978号  粤ICP备14020610号-1  本站由【龙禧网络】制作维护